làrǎn
蠟染
[wax printing;batik] 染布工藝。先用液狀蠟將圖案繪制在布上,再經染色后除去蠟質而成。我國一種傳統民間印染工藝。用熔化的黃蠟在白布上繪制圖案,染色后煮去蠟質,就呈現出白色圖案。始于漢代,盛于唐代。

蠟染(batik),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。蠟染,古稱蠟,與絞纈(扎染)、夾纈(鏤空印花)并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。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,既染去蠟,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,同時,在浸染中,作為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,使布面呈現特殊的“冰紋”,尤具魅力。由于蠟染圖案豐富,色調素雅,風格獨特,用于制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,顯得樸實大方、清新悅目,富有民族特色。

蠟染的保養
一、由于蠟染的原料是純棉布,因此在保養方面應注意防潮、防腐蝕,以免發霉長蟲。如果買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裝飾,請定期取出涼曬。
二、蠟染可以隨時用水清洗,但在洗的過程中不要使用清洗劑,以免掉色;也不可用機洗,因為很多染畫主要是以須邊突出主效果,用機洗會將須邊攪壞。洗完后的蠟染制品可以熨燙。
三、蠟染制品買回后,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裝裱。同時蠟染由于是用100%純棉布制成,因此還是服裝、被套、床單等的極佳選擇。只要運用得當,一定會讓您的居室或者辦公室呈現另一番情趣。
四、蠟染在收藏與保養過程中應放置在干凈、整潔、無塵的環境中,并應有專人定期清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