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潭印月島又稱“小瀛洲”,是西湖三島中面積最大、景觀最豐富、知名度最高者,被譽為“西湖第一勝境”,是江南水上庭院藝術的代表作。“湖中有島、島中有湖”是這里的最大特色。 小瀛洲呈“田”字狀,外圈和內十字有島橋相連,亭臺軒榭,點綴其間,內部被島橋自然分割成四個湖,中心綠洲的“竹徑通幽”藝術墻充滿詩情畫意。島南端的“我心相印亭”前可觀賞三潭印月勝景。每到中秋月夜,放明燭于塔內,燈光外透宛如15個小月亮。此時,月光、燈光、湖光交相輝映,夜景十分迷人。

從空中俯瞰,島上陸地形如一個特大的“田”字,呈現(xiàn)出湖中有島,島中有湖,水景稱勝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獨具一格,為我國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之作。
明萬歷三十五年(一六零七),錢塘縣令聶心湯取湖中葑泥在島周圍筑堤壩,初成湖中湖,作為放生之所。后人在島南湖中建造三座瓶形小石塔,稱為“三潭”,清初島上又加營建筑曲橋,堂軒,沿內湖環(huán)植木芙蓉,復經清光緒間退休將領彭玉麟在此營造別墅,小瀛洲初具風貌。
三潭印月景觀富層次,空間多變化,建筑布局匠心獨運。從島北碼頭上岸,經過先賢祠等兩座建筑,即步入九曲平橋,橋上有開網亭,亭亭亭,康熙御碑亭,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異的亭子,讓人走走停停,歇歇看看,或談笑,或留影,流連觀照,飽覽美景。
九曲橋東,隔水與一堵白粉短墻相望。墻兩端了無銜接,形若屏風。但粉墻上開啟四只花飾精美的漏窗,墻內墻外空間隔而不斷,相互滲透。墻外游人熙熙攘攘,墻內卻幽雅寧靜,咫尺之間兀自大異其趣。 |